电镀是通过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而改变基材表面性质的一种方式,主要分为挂镀、刷镀、滚镀和连续镀等。电镀方式的选择主要与待镀件的尺寸和批量有关,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,与待镀制品和镀液接触的镀槽、吊挂具等均应具有一定水平的通用性。以下是针对不同的方式进行简单的介绍:
挂镀
挂镀适用于一般尺寸的制品,是电镀生产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。电镀时,将工件悬挂于用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的挂具上,然后浸没于电镀溶液中作为阴极,在两边适当的距离放置阳极,通电后使金属离子在零件表面沉积。
滚镀
滚镀严格来说叫滚筒电镀,是电镀生产中的另一种常用方法。它是将待镀制品置于多角形的滚筒中,依靠工件自身的重量来接通阴极,在滚筒转动的过程中实现金属电沉积的方法。
刷镀(电刷镀)
刷镀也被称为涂镀、局部镀、选择性电镀,其基本原理与普通电镀原理完全相同。有饱吸电解液包套的阳极与作为阴极的工件表面接触,并作相对运动,电解液中的离子在阴、阳极间进行电化学反应,使金属离子沉积,在零件表面形成金属镀层。
连续电镀
连续电镀又称为卷对卷电镀,其虽然是电镀,但是可以实现连续对金属进行处理,从而提高了电镀的效率,而且还保证了电镀的质量。其素料一般是带状可以卷起来的,主要用于薄板、金属丝和带的电镀,在工业上有着极端重要的位置。如铜片、铁丝、钢带、连续冲压后的产品消费都采用了连续电镀技术。
其中滚镀与挂镀相比,滚镀最大的优点是节省劳动力,提高生产率,设备维修费用少且占地面积小,镀件镀层的均匀性好。但是,滚镀的使用范围受到限制,镀件不宜太大和太轻。不像挂镀适合于各类零件的电镀,而且挂镀时单件电流密度较高且不会随时间而变化,槽电压低,镀液温升慢,带出量小。